2019年12月21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北京召开了由昆明理工大学等单位共同完成的“热法磷加工热能与黄磷尾气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审阅了项目方提供的资料,听取了技术总结报告,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项目资料齐全,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该项目针对热法磷加工能耗高,热能利用存在磷腐蚀以及黄磷尾气杂质多、净化成本高、难于利用的问题,通过对磷燃烧后产物性质的系统研究,提出了高温结膜物防腐技术方法,开发了具有分段式结构的黄磷尾气燃气锅炉,实现了热能梯级综合利用;开发了利用黄磷燃烧热副产中压蒸汽的大型化热法磷酸生产技术;耦合磷化工产业,实现了黄磷尾气制备甲酸钾高值化利用。
1、揭示了磷燃烧过程中P4O10/H2O比、温度、反应产物的相互关系,发现了结膜物对设备材质的防腐蚀机制,形成了热法磷加工高效热能利用的关键核心技术。
2、开发了具有分段式结构的黄磷尾气燃气锅炉,建成了热能梯级综合利用系统,在燃气锅炉产出中压过热(2.5MPa,450℃)蒸汽进入汽轮发电机组发电,余热回收装置产出低压(1.0MPa)饱和蒸汽供热用户使用,实现热电联产,形成了4~25 t/h专用燃气锅炉系列,热能利用率达90%,实现了装置长周期运行。
3、开发了黄磷燃烧热副产中压蒸汽及其大型化技术,蒸汽压力从原来的1.2MPa提高到3.9MPa,单系列磷酸生产能力从65kt/a提高至100kt/a,热能回收效率从原来的55%提高到70%。
4、利用黄磷尾气富含CO,但杂质多的特点,构建了水洗、碱洗净化,中温中压CO与氢氧化钾溶液合成甲酸钾,耦合工业六偏磷酸钠形成绿色高值化合成路线。
出版专著2部,发表研究论文15篇,获授权发明专利9件,实用新型专利8件,主持编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各1项。研究成果在国内外37家企业,53套装置上获得了应用,其中2套装置在东南亚国家投产,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推动了行业的技术进步。
综上所述,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开发的热法磷加工热能与黄磷尾气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黄磷尾气热能梯级回收利用技术和黄磷燃烧热能利用技术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专家组成员
谭天伟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校长
马新宾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院长、教授
王孝峰 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会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唐盛伟 四川大学化工学院副院长、教授
汤建伟 郑州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执行院长、教授
孙国超 中国石化集团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张文雄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