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纳米四氧化三铁/六价铬复合物对HEK293细胞毒性的研究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19-12-23 浏览次数:2939

纳米四氧化三铁 六价铬复合物对HEK293细胞毒性的研究 anli.jpg

  2019年12月23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长春召开了由吉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完成的“纳米四氧化三铁/六价铬复合物对HEK293细胞毒性的研究”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与会专家听取了项目承担单位的汇报,审阅了技术报告、查新报告等资料,经质询、讨论,形成评价意见如下:

  1. 项目提供的技术资料齐全、规范,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2. 该项目选取了广泛使用的、典型的磁性金属氧化物纳米四氧化三铁(MNPs),以Cr(VI)作为典型的重金属污染物,以MNPs吸附Cr(VI)后的复合物作为纳米颗粒与重金属复合物,以人胚肾细胞HEK293为生物模型,研究了MNPs/Cr(VI)复合物对人胚肾细胞的毒性效应。

  3. 该项目利用磁性纳米四氧化三铁吸附水中Cr(VI),以人胚胎肾细胞HEK293为生物模型,通过测定细胞活力、活性氧含量,以及细胞摄取量综合评价复合产物对HEK293细胞的毒性,研究发现,纳米四氧化三铁的吸附明显降低了Cr(VI)细胞毒性,为MNPs/Cr(VI)复合物的生物安全性评价和相关环境毒性评价提供了可借鉴方法,为安全利用纳米材料治理重金属污染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研究成果具有较好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综上,该项目具有原创性,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建议:在急性毒性结果的基础上,研究长期作用下MNPs/Cr(VI)复合物对人胚肾细胞的毒性作用。

专家组成员

  汤 洁 吉林大学新能源与环境学院教授

  袁 星 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庄雨适 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刘 淼 吉林大学新能源与环境学院教授

  王玉军 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