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抗旱高蛋白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及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0-06-16 浏览次数:1524

抗旱高蛋白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及应用 anli.jpg

  2020年6月15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等单位完成的“抗旱高蛋白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及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组审阅了项目技术资料,听取了成果汇报,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项目组提供的技术资料齐全,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该项目针对云南冬春干旱、无灌溉条件、抗旱品种缺乏等问题,构建了以“低世代不同海拔和生态气候穿梭选育”和“高代品系异地多点鉴定评价”为核心的高原旱地小麦育种技术体系。历时22年,成功培育出高产、抗病、抗旱、高蛋白、广适的小麦新品种“云麦64、云麦69、云麦72、云麦73”;云麦64和云麦69入选云南省主导品种。

  三、品种创新性强。新品种分别聚合抗旱基因TaCwi-4A、TaDreb-B1、1-feh w3和慢锈基因Lr68、Lr34/Yr18/Pm38/Sr57,抗旱性、抗病性强。“云麦64、云麦69、云麦72、云麦73”在云南省地麦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较对照分别增产6.5%、11.1%、5.0%、3.4%,生产试验平均产量较对照分别增产9.4%、55.9%、17.3%、9.5%;多年多点25个样板示范片测产平均产量较各地非示范区平均增产52.40kg/亩;大面积生产中较当地对照品种平均亩增产30kg以上。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测,品种籽粒粗蛋白含量(干基)分别为14.10%、16.10%、15.59%、17.02%,蛋白质含量高。

  四、经济社会效益明显。“云麦64、云麦69、云麦72、云麦73”的育成与应用有效满足西南麦区山地、旱地小麦生产需求,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促进农业增产,助力乌蒙山区、石漠化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等3个特殊贫困地区的脱贫增收。2017~2019年三年在西南麦区累计推广295.04万亩,新增产粮食9509.24万千克,新增产值2.18亿元。发表相关研究成果论文7篇、出版专著1部。

  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创新性突出,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利用生境条件开展旱地小麦穿梭育种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专家组成员

  杨武云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副院长、研究员

  何庆才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李富生 云南农业大学院长、教授

  谭 静 云南大学研究员

  王德海 云南省植保植检站站长、研究员

  道金荣 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高级农艺师

  刘友林 云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