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地震监测分析系统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17-04-26 浏览次数:1157

金沙江1-1.jpg

  2017年4月25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由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云南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共同完成的“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地震监测分析系统研究与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审阅了项目方提供的评价资料,听取了项目的技术成果报告,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项目提供的资料齐全,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该项目依托金沙江下游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和乌东德4座巨型梯级水电站,针对梯级水库地震监测系统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并在工程实践中不断检验、总结、完善,取得了如下创新成果:

  1. 综合集成测震、强震、地下水、地壳形变监测等多测项水库地震监测技术及网络和信息化技术,创建国内外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水库地震数字地震综合监测与分析处理系统,解决了高山峡谷地区大型水库群实时、可靠传输技术难题,实现多学科流域梯级水库群综合监测。

  2. 首次提出了大型梯级水库诱发地震监测及运行技术标准,综合集成了地震速报、流动监测、现场调查、综合分析及舆情应对等应急处置技术,创建了高烈度区梯级水库地震应急处置机制,获取了高烈度区大型水库长期地震监测海量数据,填补了库区微震数据空白,为研究高烈度区梯级水库地震奠定基础。

  3.深入分析了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地震活动特征及规律,结合库区地震、地质条件及构造背景,进行了复杂地质条件下水库地震的精定位分析、地震震源机制与库区应力场研究及水库地震震源波谱参数及介质结构研究,对高烈度地震区、高坝、大库容梯级化水库诱发地震的科学问题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创新性的成果,为在西部高山峡谷地区建大型水电水利工程提供了相关技术支撑。

  三、项目成果已经成功应用于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地震监测中,经过10多年运行,获取了汶川Ms8.0级地震、鲁甸Ms6.5级地震及永善县Ms5.0级、Ms5.3级等4万多条宝贵的地震监测数据和强震动监测数据,通过对实测地震资料的分析,为工程蓄水、运行和库区周边居民社会公共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评价委员会认为,该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建议:在梯级水库地震监测与分析系统的建设中推广应用。

出席嘉宾名单

  郑守仁  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章立  中国地震局研究员

  华 卫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

  韩 进  四川省地震局研究员

  胡毅力  云南大学教授

  王晓旭  云南省科学技术院研究员

  高 波  云南省科技厅农村科技服务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