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7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由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主持,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参与完成的“太阳活动能量传输和释放的精细物理过程”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审阅了项目方提供的资料,听取了技术总结报告,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项目成果资料齐全规范、数据翔实,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该项目主要基于云南天文台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NVST)的高分辨观测数据对太阳大气精细结构和爆发活动,特别是在黑子精细结构、爆发活动的形成过程和触发机制、磁重联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研究成果,极大地推进了人们对太阳活动的认识,主要创新点如下:
1、首次通过直接成像观测到了太阳低层大气中的小尺度磁重联,并发现了由磁重联释放暗条磁扭缠的新现象,揭示了太阳大气中磁能传输和释放的精细物理过程。
2、发现小气孔旋转和小尺度磁绳结构浮现可以触发M级耀斑,揭示了太阳大气中爆发活动的能量来源和触发机制。
3、首次观测到了黑子亮桥上方的振荡亮结构,并命名为“亮墙”,这一发现使人们对黑子精细结构有了新的认识。
4、首次观测到耀斑期间黑子的逆向旋转,并证明了该现象是由太阳高层大气磁场的收缩所导致的。
以上成果均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上,代表性论文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引用,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培养了多名太阳高分辨率观测与研究的人才,为我国太阳物理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综上所述,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基于国内自主研制的观测设备在太阳活动的精细结构方面取得了重大科学发现,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特别是在小尺度磁重联的高分辨率观测与研究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专家组成员
丁明德 南京大学教授
张 力 云南大学教授
季海生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
陈 耀 山东大学教授
田 晖 北京大学教授
张 军 安徽大学研究员
梁红飞 云南师范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