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5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召开了由东北电力大学等单位完成的“活性粉末混凝土结构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与会专家听取了项目完成单位所做的工作报告、技术报告,审阅了科技查新报告、知识产权证明、用户意见等资料,经质询、讨论,形成评价意见如下:
1.提供的评价材料齐全、规范,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2.该项目系统地开展了活性粉末混凝土材料及构件的性能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理论和方法,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降低了材料用量。
3.项目主要创新点:
(1)提出了基于性能的活性粉末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解决了不同强度等级多元胶凝体系活性粉末混凝土材料设计、纤维分散不均和易结团等技术难题。
(2)建立了RPC-NC组合截面梁的受弯承载力、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考虑裂缝间纤维桥接作用和箍筋应变不均匀的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柱节点核心区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3)研发了U形预制RPC免拆模板,建立了其受剪承载力、开裂弯矩计算公式,实现了现场施工模架工程量的显著降低,施工效率提升30%。
(4)研发了大弯矩活性粉末混凝土电杆及其离心成型工艺,建立了其开裂弯矩和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解决了离心成型后的活性粉末混凝土环形电杆壁厚不均匀、内壁不光滑的问题,提高了产品性能指标,节约了材料用量。
4.项目已获授权发明专利15件、实用新型专利3件,发表SCI/EI及核心期刊论文76篇,ESI高被引论文2篇,出版专著1部,登记软件著作权2项。成果已在西安三星二期高科技电子厂房等项目推广应用,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应用前景广阔。
综上,专家组认为,该项目取得的研究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RPC节点抗震性能评价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建议:进一步加强成果的推广应用。
专家组成员
杜修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
窦立军 长春工程学院教授
安明喆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系主任
刘殿忠 吉林建筑大学教授
王伯昕 吉林大学教授、副院长
方有亮 河北大学教授、院长
张显峰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