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2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召开了由北京九州安华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完成的“军民两用技术——潜在情绪识别技术及产业化”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组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查验了技术资料,经质询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1.提交的项目技术资料齐全,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2.该项目提出了基于摄影几何学、神经生物学等交叉融合的情绪识别技术,研发了天盾慧眼危险侦察预警&研判系统、天盾慧眼非接触式视频审讯系统、天盾慧眼非接触式实时精准吸毒人员检测系统、天盾慧眼无人机系列产品、天盾慧眼无人车系列产品、智能医疗舱,主要应用在社会公共安全、特种装备、大健康三大领域。主要创新点如下:
(1)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微观影像潜在情绪识别”方法。利用高精度实时摄影测量技术对获取的面部影像进行实时计算,根据影像类生物统计分析技术,在非接触条件下检测面部时频和振幅,从而开创性地实现对面部实时心理环境的探测。采用3D建模技术,能够正面、侧面、背面全维度识别人体的微观影像变化与情绪的关联分析。通过采集几何建模的图像,得到肌肉的时频图像。再根据时频图像以及预设的肌肉-情绪分析模型分析对象的情绪类型。
(2)发明并申请了“基于几何建模的数据处理方法”、“肌肉神经震动时频图像处理方法”、“梯度直方图特征提取方法”、“微幅度动作图像处理方法”、“Riesz小波变换图像识别的方法”等一系列专利技术。采用公司发明的专利技术,基于获取的各类人种的情绪变化肌肉面部神经力学特征(频率和振幅),分析得出的频率直方图和心理参数,进行潜在情绪特征分类研究。
3.该项目已经应用于社会公共安全、特种装备、大健康三个领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专家组认为,该项目立题新颖,技术实现独特,基于摄影几何学、神经生物学的交叉融合具有创新性,实现了潜在情绪识别技术上的突破,具有很高的市场产业化和推广价值。该项目在潜在情绪识别技术研究领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专家组成员
郑纬民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
尹 浩 中国科学院院士、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研究员
宫亚峰 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原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胡晓惠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
周秉锋 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张 鹏 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王金桥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