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8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召开了由昆明理工大学、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林业大学、元谋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大理现代衣业有限公同合作完成的“干热区特色作物水肥高效利用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发及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审阅了提供的资料,听取了技术总结报告,经质询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成果资料齐全、完整,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该成果针对干热区主要特色作物施肥理论和技术研究应用不充分所导致效率低等突出问题,在国家和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支持下,研究揭示了干热区特色作物根区土壤水分养分迁移规律,制定了主要特色作物灌溉施肥制度,发明了喷滴灌可调的水肥药一体化技术,研发了防堵和防倒吸的地下滴灌灌水器、水肥气一体化系列产品,开发了自动灌溉施肥控制系统与监管平台,实现了多模式化应用。
三、成果的主要创新要点如下:
1、揭示了干热区不同灌溉条件下特色作物根区土壤水肥迁移和需水需肥规律,建立了不同水头和土壤容重湿润体内含水率、NO3--N和K+含量均值与距灌溉管水平距离的关系模型,制定了主要特色作物灌溉施肥制度,创建了作物水肥光耦合灌溉理论与技术,丰富了作物水肥高效利用理论。
2、建立了迷宫流道结构形式与性能的定量关系,创建了技照流道内泥沙含量等值线设计滴头流道的方法;研发了具有防堵和防倒吸的可插拔地下灌水器和地埋滴灌灌水器及网式过滤器,与传統滴头相比,抗堵塞性能提高30-40%,抗负压吸泥性能提高10-20%,攻克了地下灌水器堵塞和防倒吸的技术难题。
3、发明了双吸肥口文丘里施肥器、大田灌溉施肥的电动施肥机、水肥在线检测与准确辨识装置及自动混肥装置,吸肥量提高90%,吸肥效率提高80%:构建了性能稳定可靠的地下水肥气一体化自动灌溉施肥控制系统。
4、研发了适应山丘区应用的太阳能微灌系统恒压供水自动控制装置和压力调节器等关键产品,有效解决了山丘区水源分散、常规能源配套不到位、地形起伏灌水不均匀等突出问题,保障了系统安全运行,综合成本比同规模电能提水和恒压控制系統能耗降低30-50%。
成果申报发明专利28件,其中已授权17件,获实用新型专利4件、软件著作权6项;发表论文56篇(SCI/EI收录39篇),出版专著2部;开发相关产品16个。近两年示范推广222.27万亩,占云南全省微灌面积的50%以上,新增利润27.6亿元,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综上所述,该成果对农业节水节肥增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及生态环境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专家组成员
康绍忠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刘国强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龚时宏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孙景生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研究员
张富仓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
张克勤 云南大学教授
戴陆园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番兴明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顾世祥 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