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多层建筑原位3D打印技术”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0-06-19 浏览次数:1744

多层建筑原位3D打印技术 anli.jpg

  2020年6月19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召开了由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廊坊中建机械有限公司、中建中东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完成的“多层建筑原位3D打印技术”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审阅了资料,听取了汇报,经质询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1.项目组提供的技术资料齐全,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2.该成果针对建筑施工现场工业化存在的数字化、智能化程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将3D打印技术与建筑施工深度融合,在现场原位3D打印多层建筑的技术。取得创新成果如下:

  (1)创新开发了适合建筑工程现场原位施工的大尺寸、模块化、可扩展、组装式多层建筑3D打印设备,及挤料可精确控制的打印头;开发了配套的控制系统,实现了输料打印协同控制、3D模型处理及路径规划、实时监控等功能;自主设计研发了3D打印搅拌泵送设备,实现了60m长距离稳定输送。

  (2)创新提出了适合多层建筑原位3D打印的混凝土材料配合比设计方法;开发出对环境温湿度敏感度低、凝结时间可调控(初凝时间10min~60min)、触变性好、可打印性能优异的3D打印材料;通过与结构设计及施工控制相结合,形成了3D打印建筑裂缝控制综合技术。

  (3)形成了多层建筑原位3D打印结构设计方法和施工工艺,创新提出了原位建筑3D打印中钢筋节点连接方法,门窗洞口及叠合梁板与打印墙体的节点连接方式;解决了3D打印施工过程中墙体打印、布管布筋、构件养护各工序穿插及同步、协同施工问题。

  3.该成果获得专利授权14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形成工法2项,其中省部级工法1项;主编技术专著1部;授权软件著作权3项;发表论文12篇,其中核心及以上论文共7篇;在编协会标准3项。利用该技术成果原位打印出建筑面积230m2的两层办公建筑,具有施工自动化程度较高、裂缝控制效果好等优点,为建筑业探索了一种新型建造方式,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环境效益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科技成果评价,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专家组成员

  卢秉恒 中国工程院院士

  徐永模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执行会长

  马国伟 河北工业大学副校长、教授

  李久林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教授

  冯 鹏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长江学者

  郝挺宇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高性能混凝土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薛 峰 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