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7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由易门铜业有限公司完成的“复杂难处理铜精矿高效短流程冶炼清洁生产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审阅了项目方提供的资料,听取了技术总结报告,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项目成果资料齐全,数据翔实,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该项目针对低品位高杂质复杂难处理铜精矿冶炼所面临的杂质脱除难、粗铜品级率低、能耗高、加工成本高、环保压力大等世界性难题,对复杂难处理铜精矿高效短流程冶炼、制酸及余热回收一体化清洁生产技术进行了持续研发,主要创新点如下:
1、自主研发了二元模型化多级混料与栅栏式富氧强化喷吹系统相耦合的高效短流程清洁生产冶炼工艺及整套装备。
2、自主研发了高浓度铜冶炼烟气动态转化制酸及微浓度杂散烟气三塔协同脱硫资源化利用技术。
3、自主研发了多品位余热梯级提质高效发电技术。
三、该成果自2017年4月应用于易门铜业有限公司,熔炼炉运行周期3天/次提高到20.2天/次,提高了573.33%;系统作业率由93.80%提高至97.01%,提高了3.42%;喷枪使用寿命由29天提高到93天,提高了220.69%;吨铜能耗由225.72kgce下降到165.78kgce,下降了26.55%;吨铜加工成本由1858.57元下降到1595.88元,下降了14.13%,吨铜节约成本262.69元。产业化实施近两年来(2018~2019年),累计产值86.703亿元,经济效益4.326亿元,税费0.996亿元,节能11019.77tce/a,CO2减排约29764.39t/a,每年实现33.47万t含高铅锌砷的复杂铜精矿的高效清洁利用,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四、在项目研发和产业化实施过程中,铜冶金技术团队入选云南省创新团队,培养高级工程师等工程技术人才103人,申请专利18件并获得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3件。
综上所述,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高杂低铜原料短流程冶炼技术属于国际领先水平。
建议:进一步加大成果推广应用。
专家组成员
王 华 大理大学教授
雷 霆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臧 健 云南冶金集团正高级工程师
兰尧中 云南大学教授
谢 刚 昆明冶金研究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