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5月16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由云南大学完成的“基于新型纳米结构的分子识别材料的合成及其在光电分析中的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组审阅了项目技术资料,听取了成果汇报,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项目组提供的技术资料齐全,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项目针对复杂体系特定目标物的测定选择性差、准确度低的难题,开展了分子识别新材料的设计、合成和光电分析中的应用研究,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1)设计、合成出了对青蒿素、鬼臼毒素、Pd(II)、Pt(IV)、Rh(III)、Hg2+、CN-、I-、PO43-等分子/离子有识别功能的纳米结构新材料,包括分子/离子印迹材料、贵金属纳米及纳米簇、新型配位聚合物等;(2)基于这些新材料提出了一些新的分析检测策略,如基于所制备的一种新型银纳米三角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通过辨别“临界变色点”的策略,建立了一种测定碘离子的新色度分析技术;基于所制备的一种新型纳米配位聚合物(RBMB@CNPs),提出了一种“识别-解组装”新策略,实现了磷酸盐的荧光检测;(3)这些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简单经济,其中铂/钯离子印迹传感器已经成功应用于工业催化剂中贵金属元素的在线分析、石墨烯修饰的分子印迹传感器应用于植物中青蒿素、鬼臼毒素含量的快速测定。
三、在国内外重要刊物Biosensors Bioelectronics、Nanoscale、Analytica Chimica Acta、Sensors and Actuators B等上共发表了SCI收录论文30篇,总影响因子达95.397,刊物最高影响因子8.173,总引用次数为310次,他引279次,单篇最高引用46次。其中,20篇核心论文的总影响因子为66.435,总引用次数为264次,他引242次。项目发表的多篇论文受到国内外知名学者的关注和引用,在国内外具有重要的影响。获得授权中国发明专利一项。
四、团队成员中1名入选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后备人才,2名入选云南省万人计划人才,3名晋升为高级职称;培养了博士生3名、硕士生14名。
综上所述,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创新性强,具有较高的学术意义和较好的应用前景,在复杂体系特定目标物的检测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专家组成员
刘伟平 昆明贵金属研究所研究员
邱明华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研究员
字 敏 云南师范大学教授
杨云慧 云南师范大学教授
曹建新 昆明理工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