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8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由昆明冶金研究院、云南永昌硅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的“工业硅系列国家标准研制及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审阅了项目承担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听取了技术总结汇报,经质询和讨论,形成如下评价意见:
1. 项目提供的技术资料齐全、数据翔实,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2. 项目新制定了两个国家标准:新制定了《工业硅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本着结合实际、考虑发展趋势的原则,参考其他产业能耗限额标准,将工业硅产品能耗分为三个等级,适用于还原电炉(矿热炉)生产工业硅的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的计算、考核以及控制。新制定了《工业硅化学分析方法第6部分碳含量的测定 红外吸收法》,为首次制定,标准方法规定的测定范围(质量分数):0.010%~0.50%,比新修订的产品标准《工业硅》的指标更宽,完全能够满足工业硅日常检验的需要。
3. 修订了《工业硅》产品标准,进一步明确了工业硅的成分划分,使标准的范围与技术指标要求更加严密,增加了对于产品质量中微量元素的控制。两个工业硅中杂质元素的国家标准检测方法:一是《工业硅化学分析方法第4部分(ICP-AES法)》,检测元素除了原标准的铁、铝、钙、镍、锰、钛6个元素外,新增了铜、铬、钒、镁、钴、磷、钾、钠、铅、锌、硼共11元素;二是《工业硅化学分析方法第5部分(X射线荧光法)》,检测元素除了原标准的铁、铝、钙外,新增了锰、镍、钛、铜、钴、磷、镁、钒、铬共9个元素。
4.上述五个标准已于2014年12月全部发布,得到了国内工业硅生产厂家、用户和检测机构的认同,标准正式实施后作为现有国家标准的补充,为工业硅产品生产和验收提供了支撑,有利于促进企业间合理竞争,有效地推动行业科技进步。
5.标准正式实施和应用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该成果填补了国内ICP法、X-RF法和红外吸收法测定工业硅杂质元素的空白,四个标准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一个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出席嘉宾名单
方 卫 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
吴 鸣 云南省盐业产品质量检验站正高级工程师
张学忠 云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
董宝生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质量标准及检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何 蓉 昆明学院教授
王晓旭 云南省科学技术院研究员
秦 穆 云南省对外科技合作协会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