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1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由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完成的“基于多西紫杉醇精细化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及MDT模式的建立”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审阅了项目方提供的资料,听取了技术总结报告,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项目成果资料齐全、完整,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该项目在云南省科技厅联合专项等4个省级项目支持下,历经20年,围绕多学科诊疗团队(MDT)创建和基于多西紫杉醇精细化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开展研究,取得了以下创新性成果:
1、省内率先创建以介入为主的多学科(MDT)肝癌诊疗团队。团队集合了省内有优势的介入、肝胆外、消化、肿瘤、超声等学科,治疗了肝癌患者506例,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延长了患者生存时间,降低了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死亡率。成果应用于临床并广泛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创新性地将多西紫杉醇用于肝癌TACE治疗,提出了精细化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治疗策略。采用多西紫杉醇精细化TACE联合外科手术、放射治疗、消融、碘化油等方法,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采用一种或几种适宜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合理、联合应用、综合治疗,应用于临床,逐步形成多学科合作治疗肝癌的治疗模式。
3、自主研发了肝癌化疗的皮下植入式等装置,优化了患者给药方式;建立了靶血管的超选择性栓塞方法,实现了肝癌的精准化TACE治疗,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4、建立了肝癌移植树鼩动物模型;发现肝细胞癌患者高表达PARD3临床预后较差;姜黄素纳米颗粒显著抑制肝癌新生血管的形成;多西紫杉醇具有诱导、促进原发性肝癌细胞凋亡并抑制其增殖生长的作用。
三、该项目共发表论文28篇、其中SCI收录4篇;参编专著4部;获授权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件;培养研究生19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人; 4人晋升高级职称;入选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云南省医学学科带头人3人;举办省级继教班3期约200人次。该成果在云南大学附属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等省内外多个单位得到应用。
综上所述,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在多西紫杉醇精细化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专家组成员
郑永唐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王 罡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雷玉洁 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教授
孙传政 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教授
陈勇彬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陆永萍 云南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何 波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