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微创介入自膨式肺动脉瓣膜系统关键材料及技术”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0-06-23 浏览次数:1434

微创介入自膨式肺动脉瓣膜系统关键材料及技术 anli.jpg

  2020年6月23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召开了由四川大学和杭州启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微创介入自膨式肺动脉瓣膜系统关键材料及技术”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组审阅了技术资料,经质询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1.团队系统研究了影响生物瓣膜耐久性的醛基残留、弹性蛋白稳定性等几大关键因素,通过疏水脂肪酸保护、醛基封端及原位自由基聚合交联改性等技术,调控外源性钙离子在瓣叶材料的沉积,大幅增加材料的抗钙化性能,延长瓣膜使用期限。同时,通过化学交联方式在瓣叶材料表面引入抗凝基团,提升抗凝血性能。

  2.输送系统表面构建与基底具有较强结合力的、富含亲水及抗凝组分的高分子涂层,使其接触血液后快速润滑,降低输送阻力,改善输送系统操作性和安全性。此外,开发了高径向回弹/强轴向支撑的输送外鞘管,可快捷安全的收回已经释放的瓣膜植入体,提高了瓣膜植入成功率,降低了病人手术风险。

  3.采用双轴拉伸条件下瓣叶材料多元醇置换脱水及水凝胶填充改性新技术,克服了常规干燥处理导致瓣叶材料纤维坍塌及构型的不可逆形变的问题,使瓣叶在干燥状态下能维持纤维结构的原始构象。免除传统生物瓣膜材料需戊二醛等溶液保存、使用前需要长时间反复清洗的限制,可以现场即装即用,满足了临床应用中出现的紧急植入需求。

  4.构建了一种顺应性强、支撑锚定牢固的新型双喇叭口型抗移位自膨胀支架,克服了国外直筒型瓣架易移位,操作复杂的缺点;通过飞秒激光瓣架加工技术的应用,减少瓣架加工热损伤和缺陷;开发柔性裙边材料,降低瓣周漏发生比例,实现了介入瓣架与血管内壁的高度匹配。

专家组成员

  韩雅玲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部战区总医院主任医师

  张兴栋 中国工程院院士

  沈家骢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

  屠海令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教授

  潘复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