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南药体系传承创新与应用示范”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0-06-24 浏览次数:1950

南药体系传承创新与应用示范 anli.jpg

  2020年6月23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由云南中医药大学、昆明医科大学等单位完成的“南药体系传承创新与应用示范”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审阅了项目方提供的资料,听取了技术总结报告,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项目成果资料齐全、完整,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针对南药产地、分布、基源、资源、临床应用、历史、文化,以及进口南药的引种驯化、基础和应用等重要领域,主编出版南药研究专著11部及发表论文153篇,传承创新了南药医药的理论体系及实践应用。

  三、重要南药品种的基础研究:创新性评价了迷迭香主要活性成分对MPTP、Aβ、H2O2等诱导的不同类型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肾茶抗慢性肾病物质基础及活性研究:从肾茶中分离出新化合物47个,肾茶中三萜类成分具有肾毒性和肾保护活性;首次报道砂仁可降低动物肝脏血脂水平;研究了砂仁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改善肠道紧密连接蛋白的破坏、有效改善内毒素易位;研究灯盏花乙素防治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分子机制,明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增强血管舒张反应、微循环血流量等,且与eNOS、AMPK/mTOR通路相关。

  四、重要南药品种的开发应用:支撑43种药材列入《云南省药材标准》并得到应用;获得新药批文1个(回心康片),医院制剂批文1个(香芩解热颗粒)。构建了砂仁为代表的产业链并在金平县得到2.5万亩推广示范,沙依坡乡阿都波村人均收入由666.09元上升至5454.55元,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研究工作在5家企业得到应用,近三年实现新增销售61164.44万元、新增利润11142.48万元。

  五、搭建了与大湄公河次区域五国间高端国际长效传统医药交流合作机制,推进我国南药研究和开发在国际上的引领地位,促进了中医药在南亚东南亚文化影响和国际教育合作。

  该成果在16个项目的资助下,历经32年,获授权发明专利11项;获得新药批文1个;制定6个药材标准及4个规程;出版专著11部;发表学术论文153篇,其中SCI论文32篇,总影响因子85.51;提供省政府决策咨询报告2份和省政府内参1份。建立省级平台、省创新团队、省高校创新团队各1个,支撑2所大学新增获得中医学、药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综上所述,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在南药研究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建议:将项目名称改为“南药体系传承创新与应用”。

专家组成员

  黄云超 云南省肿瘤医院教授、院长

  肖春杰 云南大学医学院教授

  倪俊学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副院长

  代解杰 中国医科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主任

  罗志勇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教授、副院长

  朱振东 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副院长

  叶建州 云南省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副院长

  杨 莹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主任医师、科主任

  贺建昌 云南省中医医院主任药师、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