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高产、抗稻瘟病、新株型香稻新品种玉粳13号的选育及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2-05-13 浏览次数:1492

高产、抗稻瘟病、新株型香稻新品种玉粳13号的选育及应用 anli.jpg

  2022年5月10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由玉溪市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共同完成的“高产、抗稻瘟病、新株型香稻新品种玉粳13号的选育及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审阅了项目方提供的资料,听取了技术总结报告,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项目成果资料齐全规范、数据翔实,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该成果针对云南高原粳稻区缺乏高产抗病品种的问题,率先引进利用国际水稻所新株型材料“96IRNTP94-10”开展了高原粳稻育种材料创制及新品种选育。主要创新性如下:

  1.育种材料创制上有重大创新。利用了热带粳稻和温带粳稻两种遗传血缘,又利用了遗传资源地理远缘的特点,创制了具有高产、抗稻瘟病、株型紧凑等特点并在结实率、丰产性、落粒性等具有明显改进的重要育种材料13份。

  2.育成了高产、抗稻瘟病、新株型的香稻新品种“玉粳13号”(滇审稻2012023号)。生产试验产量达770.8千克,在2012年全国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393个水稻新品种中排名第1位。在云南多个百亩示范方亩产超800千克,其中在楚雄州亩产835.3千克、玉溪市亩产823.5千克,分别比对照增产7.3%和13.38%。经鉴定稻瘟病抗性达到1级,每亩减少用药2次,生态效益显著。

  3.该成果2020年~2021年累计推广应用75.51万亩,亩增43.62千克,新增稻谷3293.67万千克,新增效益11527.84万元,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4.获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0件,发表论文3篇,获“玉粳”商标注册证1项。

  综上所述,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在育种材料创制方面具有创新性,总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中利用理想新株型材料培育高原粳稻新品种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建议成果名称修改为:高产抗稻瘟病玉粳13号的选育及应用。

专家组成员

  胡凤益 云南大学院长、教授

  龚 明 云南师范大学教授

  李成云 云南农业大学教授

  王德海 云南植保植检站站长、研究员

  道金荣 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正高级农艺师

  李全衡 云南省种子管理站研究员

  徐 津 云南农业大学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