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关节软骨再生关键科学问题、核心技术及其临床转化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17-05-26 浏览次数:1100

照片2.jpg

  2017年5月25 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济南召开了由潍坊医学院完成的“关节软骨再生关键科学问题、核心技术及其临床转化”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评价委员会听取了项目的研究工作汇报,审查了相关资料,经质询、讨论,形成如下评价意见:

  1.评价材料齐全,规范,符合评价要求。

  2.关节软骨缺损临床上极为常见且一直是国际性治疗难题。组织工程技术有望实现关节软骨生理性再生,因而有望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国际难题。然而,受种子细胞、支架材料、软骨再生技术、三维形态及力学性能等诸多难题制约,历经20多年研究,关节软骨再生技术一直未获重大临床突破。该项目针对上述难题,开展了系列基础科学及应用技术研究,取得了以下技术创新和应用突破:

  1)国际上率先提出“模拟微环境调控干细胞定向理论”,通过微环境模拟有效调控了干细胞软骨定向分化及软骨形成,并逆转了已去分化软骨细胞的软骨再生功能,创立了软骨细胞及干细胞体外三维软骨再生核心技术,解决了种子细胞来源、支架材料炎症反应、干细胞软骨再生稳定性等系列基础科学问题;

  2)国际上率先整合CAD、3D打印、生物反应器、生长因子缓释及支架材料取向设计等先进技术,建立了体外再生软骨三维形态及力学性能调控技术,成功再生了具有精确三维形态和一定力学强度的软骨(如耳、鼻、半月板)及软骨-骨复合组织/器官(如股骨头);

  3)率先开展了多种大动物关节软骨及骨软骨复合缺损修复,国际上首次证实,单纯应用BMSCs体外再生的三维软骨可以成功修复大动物自体关节软骨与骨复合缺损,且可实现软骨-骨复合组织再生及良好界面整合;

  4)国际上首次将干细胞体外再生的三维软骨-骨成功用于病人自体关节软骨缺损及软骨-骨复合缺损的修复,初步取得稳定、满意的临床效果。

  上述研究探索出一条“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临床应用突破” 的经典转化医学和精准医学研究模式。

  评价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选题符合最新国际前沿,研究思路清晰、系统、完整,具有多项原创性。相关研究发表30余篇高质量SCI论文(总IF约200分),发明专利10余项,国际重要学术会议特邀报告60余人次。特别重要的是,该项目研究成果已用于关节软骨及骨软骨缺损患者的临床治疗并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其核心技术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相比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有望为数以千万计的关节软骨缺损患者带来福音。参会七位评委一致认为该研究达到了同类研究领域国际领先水平。

  建议该课题加快临床转化及推广应用进程,造福更多患者。

出席嘉宾名单

  宫明智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骨科主任医师

  张 书  济南军区总医院主任医师

  张永先  济南军区总医院骨创科主任医师

  栾保华  山东省立医院主任医师

  姜笃银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主任医师

  胡振生  齐鲁医院主任医师

  李 江  济南军区总医院主任医师